欢迎访问艺人网!官方唯一投稿邮箱:news@china.com
首页 明星 电影 电视 音乐 综艺 娱乐 时尚 百科 微博 公告
首页> 书画 > 正文
书法家李瘦山:《书道概论》之书道的起源 工具

[------文 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毛笔

艺人网(Yiren.tv)讯 [------文 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毛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2007年,中国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逮产”。------)

如果把一种事物可以扩展到道的层次我们就不得不寻究它的起源和发展, 那么书道的起源是什么呢?-----

微信图片_20220211174104.jpg

我们在上一节谈到结绳记事, 象形以及多种笔法但都是表面现象, 既然是书道那么还得从书写开始, 那就不得不谈到书写工具了. 那么最早的书写工具是什么呢? 可能是一块石头亦可能是砍的柴刀, 因为它们可以留下痕迹-----就目前考古学能提供给我们的证据只有两样, “甲古文” 与” 金文” 载体分别是甲骨和青铜祭器. 这大概是最早的文字载体了.

接下来有两样特殊的东西出出场了. 竹简和木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字写错了,涂改便只能用小刀刮去重写,写成文的竹简还需用绳子或牛皮条将其按顺序编串起来。 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 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 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的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以上采用百度百科的材料, 那么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字写错了,涂改便只能用小刀刮去重写------“就本人所知, 笔的发明或发现者是秦朝的李斯或蒙恬; 那自秦至战国这近三百年间竹简又是用什么工具书写的呢? 个人以为只能是一种东西, 那便是刀. 刀以刻之, 粉以彩之.------

又如”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这句话肯定是不准确的,

例, 孔子是春秋人, 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史书,< 春秋>.那么他的书写材料是什么呢? 不可能是甲骨, 祭器, 缣等用品, 只能是木简或竹简. 那么竹木简的使用年代就应该是在春秋以前的东周晚期才为合理. 也就是说竹木简作为文字的载体存在了将近一千年.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在这里隆重推出的原因, 因为它在书道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我们考究竹木简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书写工具的研究来确定书道的起源, 为书道的发展证名.

通过以上的考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书写工具作为文字与书道的共同载体, 在中华大地上的存在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年. 而在这两千五百年间书写工具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刀具木竹演绎成笔墨纸砚, 又演变成钢笔原子笔------

老子云:”-----道可道, 非常道, 道法自然------“. 由此不难看书道亦是如此, 变是必然, 不变才是偶然, 书本无法人使之然也!

    

YiREN.tv 李瘦山  

0





投稿邮箱:news@china.com
新浪微博:@艺人网
抖音官方:@艺人网
客服QQ :2285115
客服手机:158 1102 0555
服务热线:010-60500500
官方网址:www.yiren.tv
艺人网微博

关于我们  媒体活动  投稿须知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5670号  京ICP备15004988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09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Copyright © 2007-2022 艺人网 yiren.tv 版权所有